黄河三角洲林草与盐碱地综合利用导学团队

发布者:研究生处发布时间:2025-09-16浏览次数:1343


团队名称:黄河三角洲林草与盐碱地综合利用导学团队

团队负责人:夏江宝

团队成员:赵西梅、张冬杰、高芳磊、张军


团队建设:

团队依托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,针对盐碱土壤障碍、林草生态功能低下等问题,以科技为犁,培盐碱之地,育科研之苗,形成了以夏江宝教授为核心,4名骨干教师为支撑,11名在读硕士研究生为尾翼的“雁阵式”团队。团队聚焦黄河国家战略和盐碱地综合利用,教科研服务区域发展,在盐碱地绿色改良与利用、生态碳汇、生物多样性保护、林草资源挖掘与利用等领域深耕细作,形成了林草+盐碱地基础研究-技术研发-工程应用-政策管理的全链研究,构建了“导师引领、产教融合、多维发展”的培养模式。团队结构合理,均为博士,职责清晰,曾获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省林业科技创新团队。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、省教书育人楷模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。团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,导学关系和谐,育人成效突出。近年来主持省部级课题和企事业重大委托项目56项,发表论文150余篇,出版著作10部,获省部级奖励9项,授权发明专利13项,制定行业标准3项。获省教学改革项目、省研究生优质课程、省级科普团队等9项,培养硕博研究生30余名,4人获国家奖学金,3人获省优秀毕业生,2人获梁希优秀学子,1人获省优秀学位论文,多数成为行业骨干或继续于知名学府深造。

科研业绩:

近三年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26项,发表SCI、EI、CSCD等论文35篇,出版著作3部(成果交叉),获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(夏江宝、赵西梅、高芳磊、张军)、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(夏江宝、赵西梅、高芳磊)、山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(夏江宝、赵西梅、高芳磊)等省级奖励4项,授权发明专利4项(夏江宝、高芳磊、张军、赵西梅、张冬杰),获省科普团队1个、省科普示范工程项目1项(夏江宝、张军、赵西梅)、省科普能力提升工程项目1项(张军、赵西梅、夏江宝)、省优质课程1门(赵西梅、夏江宝)。研究生获省优秀毕业生2人(导师夏江宝)、省优秀学位论文1篇、梁希优秀学子1人、国家奖学金2人次(导师夏江宝)。研究生获学术论坛报告奖9项(李仕辉、芦月、刘文静等),获第九届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学术大会松针奖1项(陈萍,导师夏江宝),第十届全国生态修复研究生学术大会创新奖1项(李仕辉,导师赵西梅)、优胜奖1项(芦月,导师夏江宝)。在读研究生主持校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3项(李仕辉、刘雪鹏、李雪婷),获校级研究生优秀论文成果奖6项,获校研究生学术论坛一等奖2项,二等奖1项,三等奖1项,校级研究生标兵1人(李仕辉)。

  育人成果:

团队秉持“思政引领、科研为基、科教融合,以生为本,五位一体”的准则,围绕德智体美劳五大维度,推动“思-学-做-研-用”融入研究生成长,为国育人育才。(1)德育铸魂:导师组政治觉悟高,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职责,严守学术道德准则,形成了严谨治学、诚信为人的优良学风。团队带头人为山东省“发现榜样”,导师全部为中共党员,党建红引领生态绿,通过榜样示范、文化浸润筑牢思想根基,强化价值引领作用。定期解读“生态文明”“乡村振兴”等国家战略,厚植家国情怀,推动国家重大战略由“知”到“行”转化。(2)智育赋能:导师组立足国家需求,结合区域特色,构建“学术交流+职业发展”双驱动智育体系。承办泰山科技论坛、盐碱地年会等学术会议,助力研究生科研突破。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,建立了“三导师”协同育人机制,共承担课题、同指导研究生,科研上联系紧密,合作互助。成果突出,研究生获省级优秀毕业生、梁希优秀学子、省级优秀毕业论文、学术论坛奖等荣誉称号,70%攻读博士,30%进入企事业单位。(3)体育筑基,美育熏陶,实践育人:定期组织球赛、插花、摄影等活动,鼓励师生在运动场交流科研。田间地头的科研融入劳动实践育人,培养了务实作风和健康体魄。

特色案例:“问题导向-团队攻关-重点突破-成果落地”项目式育人模式

针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弱、科研成效低的问题,团队以项目为载体,小导师每周推进会+团队带头人总调度,形成“老带新、跨年级、多学科、重优势”的导学制度和谐的导学关系,传承了积极向上的学术精神。在黄河三角洲中重度盐碱地防护林营建项目中,20名师生团结协作,发挥优势(如毕业于本校生态学的有专业优势,本科计算机的带队数据处理,化学的主抓指标分析)、精准实施,野外集中取样12次,采样4800余个,分析数据360000余个,明确了柽柳种群分布格局和退化因素,建立了适宜盐碱生境水盐判识技术、滨海滩涂灌草种子捕获及近自然恢复等关键技术,集成了滨海中重度盐碱地防护林生态构建技术。项目共培养研究生7名,发表论文21篇,授权专利6项,获省优秀学位论文1篇,梁希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,滨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,获国家奖学金3次,3人被评为省优秀毕业生,2人获梁希优秀学子,于中国林科院、北京林业大学、中国地质大学等攻读博士,1人入职吉林省农科院。该模式已在团队多个科研项目中推广,并带动相近研究方向导师组,90%以上研究生参与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课题。

Baidu
sogou